抗洪救災裝備走向體系化
來源:中國軍網 發布時間:2023/2/25 15:23:26
新式防洪墻采用高強度鋁型材制成,韌性好、耐腐蝕,能夠承受洪水長時間沖刷和高強度施壓。由于采用模塊化設計,它的安裝較為簡單,幾小時內就可拼裝數百米,能用來應對堤壩部分垮塌帶來的險情以及緩解突發汛情對閘口的壓力。
與防洪墻相比, “充水式橡膠子堤”能力也不弱。這種橡膠子堤又名“移動折疊式堵水墻”,外層采用結實耐磨的高強度帆布層,內側采用橡膠水囊,可用鋼筋等固定在壩頂,注水后能形成長數米、高半米多的堵水墻,用來抵擋洪水。在2016年長江中下游防汛抗洪中,橡膠子堤就已經得到了運用。
當然,用編織袋填裝沙土制成的沙袋也是添“堵”利器。受抗洪一線特殊地理環境的制約,這種傳統的方法非常實用,雖然耗費人力較多,但它針對性強,能快速排險,抗洪搶險效果也不錯。
排澇能手:只為水過地皮濕。如何解決強降雨導致的城市內澇,幾乎是每次抗洪搶險子弟兵的必答題。大功率“龍吸水”移動排水車,堪稱城市里的排澇能手。
傳統的排水機器1小時只能抽取50多立方米的水,而它1小時能抽取數千立方米的積水。常見的標準游泳池裝滿水,半小時就能被它抽干,特別適合在一些積水路段、涵洞隧道、水庫等環境中進行應急排險作業。
凌波架橋:暢通道路馭洪魔。洪水肆虐,架橋修路開通道對于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尤為重要。在大面積積水中,帶式舟橋可大顯身手。它能夠俯身為橋、躺平為路,直接將大型挖掘機、推土機等施工機械扛至決口處開展堵口作業,提升封堵作業效率。同時,帶式舟橋還能用來快速轉移受災群眾、轉運救援物資等。
當一些重要的交通路段被洪水破壞時,重型機械化橋就派上了用場。它能迅速展開,重新暢通“生命通道”,為部隊展開后續搶險救援創造條件。目前,投入抗洪一線的機械化橋大多采用“邊展開邊架設”的剪刀式架設方法,完成單跨架設時間較短,可以保障大部分重型搶險救災車輛安全通過。
水陸兩棲氣墊船則能夠在惡劣環境下快速進入災區實施救援,轉移群眾。
無人化裝備:多個戰位顯身手。洪災發生時,水面和水下情況往往很復雜,實施救援危險性較大。無人救援裝備受天氣、環境限制小,可以快速、安全地開展救援行動。最為典型的是水上救援機器人,僅需要用控制器操控,就能穿越激流快速到達落水者身旁,利用其自身浮力和自帶動力實施營救。
在災情研判、蓄滯洪區運用論證方面,無人機則大有作為。它能立體地查看蓄洪區各種情況,利用搭載裝備開展搜索、定位和救援工作。在抗洪一線,無人機已成為人民子弟兵對大堤情況進行監測的重要手段,多次發現并成功處置管涌險情。
在開辟通道方面,與常見的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相比,雙臂雙動力機械臂優勢明顯,它具備雙臂分別操作功能,能夠在坍塌廢墟中靈巧地作業,進行破碎、切割、擴張等多項操作,開展搶險工作。
智能神器:多方借力高科技。各種高科技設備和前沿新技術成為今年握在子弟兵手中的抗洪新“利器”。從監測預警、緊急機動到實施救援,北斗、無人機……加上5G、VR、智慧平臺等“智能+”技術的加持,使官兵的抗洪救災行動更加快速高效。
一方面,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已足以對山體、水庫、河流的形變和位移情況等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通過變形值智能評估其安全狀況,對險情進行預警。
另一方面,通過整合5G、VR等高新技術,當前已經能夠對河道、水庫等重要區域的水位進行大范圍、全天候觀測。“風云四號”氣象衛星所提供的天氣預報等信息則能為抗洪搶險決策提供動態的氣象數據支撐。這些,為部隊抗洪搶險裝上了“千里眼”。
不僅如此,不少地方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進一步為防汛搶險裝上了“最強大腦”。江西省軍區利用智慧動員系統,動態更新汛情災害信息,為各級決策提供第一手數據。而一些部隊新型指揮方艙的應用,則保證了指揮通信順暢,進一步增加了部隊官兵抗擊洪水的“底氣”。
地不分南北東西,器不分軍用民用。目前,抗洪救災裝備,包括防汛工程類機械裝備和應急搶險類機械裝備,已經走向體系化。防汛工程類機械裝備已經發展出堤壩加固裝備、河道疏浚裝備、水利工程自動化系統等;應急搶險類機械裝備也劃分為險情探測設備、搶險操作機械裝備等,部隊的抗洪救災能力也由此大幅提升。
今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抗洪救災裝備將不斷朝著多樣化、多功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在兼顧機動靈活性、操作簡便性等方面的同時,此類裝備將進一步實現常規裝備標準化、大型裝備模塊化、小型裝備攜行化、單一裝備專業化,在未來的抗洪救災一線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常熟市江河防汛物資有限公司為你總結的抗洪救災裝備走向體系化,如果還有什么相關知識不明白的,可以咨詢我們,
本文轉載于“中國軍網”。